第124页

理想年代[校对版] 光景 3253 字 2022-11-12

金兆龙不等她再说话,一把扯着她的衣袖挤出人簇。

金兆龙还赵又语在人簇边缘,看着广阔码头站台上重重叠叠的背影,汉口破家四处晃荡的游民几乎都汇聚在这里,冯国璋强行召集他们至此欢迎洋人的和平使者,还有看那几个高高挂着的人皮草袋。

金兆龙说道,“现在汉口极不太平,北洋军奸淫掳虏,什么事情干不出来。你虽是女扮男装,我仍能把你瞧出来,北洋兵难道就不能把你瞧出来?你还是少在街上走的为妙。”

赵又语对他的关心似乎有点不胜其烦,不断往向冯国璋所在为迎接洋人调停的和平使者搭建的彩篷。江风不断的吹弗,她单薄瘦弱的身子看似站不稳的样子。她紧紧的拉了一下外袍,却有些语不着边的说道:“李帅离开汉口已经这么久了,难道忘了汉口?忘了他的责任?忘了他革命的初衷?北洋军进城,大半个汉口都被烧成灰烬。洋人也跟着回来了,如今的汉口,又要变回以前的老样子。汉口的老百姓只能任他们打杀欺负,依旧去过那暗无天日,永无尽头,永无希望的生活。这样的不幸,我躲在家里,就能躲的过去?”

“你们赵家不是平常人家,北洋军还是不敢乱来。你躲在家里,总是要安全一些。”金兆龙也知道她还是在套他的话,犹豫一下,才道,“你无须怀疑。大帅也料不到武昌会推出张景良这样的人做民军总司令,汉口会在一夜之间就沦陷。大帅一定会把北洋军赶走。一定!”

“哪我还有什么好躲的?”赵又语轻笑道,露出淡淡的心思,“其赵家是平常人家,更是惹北洋军的眼。我夫林家的遭遇难道还不够说明?天下已乱,没有乐土。”

“总还有希望。”金兆龙其实也正想起这件事,孝感接连发生的惨局他们都知道,但是赵又语也太过消极。而今天,他想起冯国璋又召见汉口各界代表,在刘园夜宴,传为洋人和平使者接风,摆明了是鸿门宴。他很快就明白了赵又语这话的另一重意思,便道:“告诉赵太爷,冯国璋在刘园摆的夜宴千万不要去。看看冯国璋,他没有当初大帅的一丁点顾忌。去了,出什么事情,谁也料不到。”

“什么事都要料到,岂不是神仙。”赵又语消瘦的肩膀在风中微微颤动,“可我为鱼肉,我爹不去不行。”

金兆龙听了,无奈的感慨说道:“确实如此。汉口被冯国璋火烧了一半,还有谁会对他有好感?可是北洋兵锋强悍,受他胁迫,也多屈服的人。张景良临阵叛变,除了心怀满清的忠诚之外,也是看到北洋军势大,才敢大胆的反了。蔡辅卿等商绅领袖人物,他们本就是墙头草,那边风大往那边倒。黎元洪更是无耻,联合湖北立宪派士绅公然唱起和议。武昌举义以来,革命志士流的血几乎染红了长江,怎么能够答应和议?放弃继续革命?”金兆龙深长地透了一口气,胸中那个郁闷啊。他心中更大的隐忧还没说出来:李想与北洋军的实力相差悬殊,根本没有进攻汉口的资格,南下其实和自杀无异。

赵又语知道他的性子,见他如此焦虑,反而安慰他道:“也不要疑得太多。刚刚老百姓帮助你遮掩,还不能说明什么?”

“我说的不是他们。”金兆龙皱眉道,“汉口绅商无行,先前为了利益对大帅落井下石,现在还不一股脑的倒向冯国璋。大姐,我什么时候都不敢忘汉口的这件事,替大帅难过。大帅在汉口,是格外难坐!”

这话说的虽是汉口一般绅商,但赵又语的赵家就是汉口一大绅商,她听来却有点不知味的刺心。但金兆龙说的全是事实,她无话可说,便勉强一笑,转向码头道:“铁轮靠岸了,洋人领事又回来了……你应该有什么事情要办,只管去忙,不用管我。今儿冯国璋搞出的热闹声势,就是为了在洋人面前现个虚伪的排场。好机会啊!等人再来这地方儿,可就没有这么方便的机会了。”

“没有的事。”金兆龙立刻否认,眼睛却死死盯着客轮甲板上放下的长梯,瞳孔几乎缩成针。

江风吹弗着葛福的银发,甲板上他一眼把整个四官殿码头尽收眼底。四官殿在汉口是个大码头,市廛栉比,店铺鳞次。在北洋军进汉口以前,这里百艺杂耍俱全,地摊上摆着宋砚、明瓷、清朝的金箸玉碗、镂金八宝屏和阗碧玉瓶。这里是通商口岸,还有更多的是海外舶来品。紫檀玻璃水晶灯、比利时的报时钟表、铜弥勒佛、鼻烟壶、名人字画……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那些跑江湖,走码头,与西方吉普塞一样传奇的中国艺人,尽情的表演着中国特色的杂技,围观的人群发出阵阵欢呼。在他的意识当中,欧洲的那些国际港口城市的大码头,繁华也不过如此。可是现在,就因为一场战争,繁华尽被雨打风吹去。

码头上人影簇簇,却没有繁华的嘈杂声,清静的诡异而可怕。一双双眼睛聚焦在葛福的身上,冷冷的,麻木的看不到情绪。愤怒怨毒到了极致,便没有了情绪。

冯国璋领着一众北洋将领走出彩篷,大手一扬,大声道:“奏乐!”

轰然一声打破只有风声水声的寂静码头,那些冯国璋请来的西洋乐队卖力的奏起大英帝国维多利亚女王推向全球的大名鼎鼎的《天佑女王》的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