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页

“这,这怎么可能?”陈文豹看着公文激动的说道。他那拿公文的手都不禁颤抖了。取消盐铁官营?由议会决定是否征税?这是在历朝历代都没发生过的事情。还有取消了那该死的赋役制。看着文书上面盖的大印。想起自己年轻时应役向官府交付贡赋由于没给够“铺垫钱”。结果不但赔了钱。还得象罪犯一样领受“官司密钩”的刑罚。陈文豹不禁老泪纵横了起来。不少年长的股东也跟着抽泣着。

忽然一个股东跪倒在地朝着皇宫的方向磕头道:“吾皇万岁!吾皇英明!”于是包括杨开泰和陈文豹在内的所有商贾都跪倒在地高呼吾皇万岁起来。一旁的孙露冷冷的看着这一切。她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要去感谢皇帝。带给他们这一切的不是皇帝而是他们自己。忽然孙露的一声冷笑打破了这种虔诚的气氛。只见她对着众人大声说道:“诸位难道认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吗!”

※※※

注解:押租制:是以佃权的商品化和货币化为前提的,并常是加押减租,反映佃农以货币实力获得更多的自由。永佃制:是使佃农有完备的经营自由,并可出卖田面,导致经营权和土地所有权的分离,这是颇具现代意义的。它不仅提高经营者的效率,而且使出卖田面和所获得的小租,含有垫支资本报偿的意义,使土地权力大为陵替了。我国虽然从16世纪开始推行押租制和永佃制。17世纪以后,押租制和永佃制都有所推广。但在封建制度下个人的货币财产得不到保障因此押租制和永佃制未能成为租佃的主要形式。也没能形成商业性质的租佃农场。

资本主义农场:就是农场或牧场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为了在市场上销售,即商业性农业或商业性牧业。经营农场或牧场的人也就成为农牧业资本家。他们雇用工人,利用大农场的资金、场地等方面的优势,改进耕作制度,用四圃轮作制代替休耕制,对土地实行深耕细作,增施有机肥料,提高产量;同时,牛羊由放牧改为圈栏饲养,改进牲畜品种。没实现机械化也能形成资本主义农场。英国的圈地运动就造就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农场。

资本主义地租:土地占有者通过对土地进行资本主义耕作而得到的地租。

粮食地租:承租者是劳动农民,租佃土地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糊口,其租金可能比资本主义地租还高得多。如果承租者自己没有土地,或者土地少难以维持生计之际,或者不租佃土地,便没有其他挣钱的机会之时,则粮食地租的条件便会特别苛刻。明朝的地租属于“粮食地租”。

hoho,今天的注解比较多看起来会有些头痛。柳丁并没有特意学那个国家的土地改革。只是按照情节这么发展下来。目前来看书里的“商会农场”有那么点俄国村社加美国租佃农场的味道。而“新安财阀”又类似于普鲁士的“容克”。至于日后会培养出个什么东西嘛。呵呵,柳丁自己也没底啦。

第十节 《乙酉宪诰》

“诸位难道认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吗!”孙露的一声反问使得跪倒在地的众人均回过可头。此刻孙露的表情似笑非笑仿佛一切都逃不出她的那双杏目。杨开泰和陈文豹都见过这种表情。那是孙露在新安和他们谈要建立香江商会时的表情。杨开泰和陈文豹均在这一瞬间想起了孙露当时的“太上皇”理论。额头上不禁冒起了冷汗。

这丫头不会真的想就此造反吧。那也太大胆了。要知道成为朝廷大员操控朝廷是一会事。造反自己做皇帝就是另外一会事了。杨开泰实在不敢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为赌注放手一博。况且现在的一切对于他来说已经足够了。于是杨开泰一边擦着汗一边起身说道:“露儿啊,皇上如此恩宠于我们。我们可要知恩图报啊。”

“是啊,所谓知足长乐。如今商会的势力是我们的前人几辈子也发展不了啊的。做人要知根本啊。”陈文豹也劝柬起来。这女娃可别真的一时头脑发热做出傻事来啊。

孙露看着杨开泰和陈文豹不自在的表情知道他们以为自己就此想要造反。于是话锋一转道:“父亲和陈伯父教训的是。孩儿当然不会忘本。但所谓‘利害’,‘利害’。这利有多大,害也有多大。如今的商会可谓是如日中天。但诸位也别忘了树大也招风啊。”

“有孙会长您在朝廷给我们撑腰。现在哪个不长眼睛的敢招惹商会。”一个股东大声说道。

“是啊,况且我们还有义勇军。有兵有权谁敢挡咱们的财路。咱们就做了他。”另一个海盗出身的股东接口道。

“孙大人该不会是担心朝廷里的那些大臣吧。大人放心,老夫等人久居住江南。同那些个官宦皇亲也素有往来。说实话江南的那些个官宦哪一个没在我们杭州商会入过股。说起来还是自家兄弟。”杭州商会会长王霖生和松江商会会长贾敏则一同打包票道。杭州商会和松江商会是香江商会在江南地区的合作伙伴。孙露之所以同他们合作一方面是因为这两个商会在江南有一定的声望。另一方面则是孙露不想让香江商会直接进入江南。要知道一但放这些新安财阀进入江南。那就犹如将狼放进了羊圈。其“破坏力”不亚于清兵南下。到时候江南的小作坊和小地主以及农民可就要遭殃了。孙露不想因此引起大规模动乱。毕竟战争还没结束。国家需要恢复和稳定。因此她选择了杭州商会和松江商会来帮助她完成这个过渡期。趁着这次江南各地议会的建立,这两个商会在孙露的帮助下顺利的取得了不少席位。并已经开始借用自己原本的声望和议会大肆吸收小作坊主和地主入股。以便在江南建立类似于香江商会的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