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页

这时整个南京朝廷都己经慌作了一团,马士英一党惶惶不可终日,而东林一党到是幸灾乐祸,只等着看马士英的笑话。

幸好这时黄得功己率军赶到江南,在太平府的荻港截住左军东进的道路,双方展开了激战。左军虽然号称八十万,其实还不足二十万,而且多是无业游民、地痞无赖,根本就是一帮乌合之众,而且这时左良玉己死,左梦庚又压不住众将,左军其实己群龙无首,黄得功也颇有一些勇略,因此一战之下,打得左军掉头鼠窜。

而刘良佐也趁机出兵从长江北岸夹击,左军立刻大败,退回了安庆府,黄得功和刘良佐又率军分从长江两岸追击,收复了安庆府,左梦庚率领着败军,一直退到了九江,才收住了脚。

消息传回南京,那些本来盼着左军杀入南京的东林党人都十分失望,马士英、阮大铖等人也不禁以手加额,庆幸不己。而这时史可法的上疏也传到了南京,不仅带来了商毅在淮河大败清军的消息,同时也请南京朝廷立刻命黄得功和刘良佐返回江北驻守。

这一个消息也再度震惊了整个南京,谁也没有想到,以孤军的姿态驻守淮河的商毅居然能够又一次取得辉煌的战功,而在这一战之后,商毅在整个南方的声望也再度提升,而且还连带着督师江北的史可法,还有在南京一直坚持支持商毅的吴甡,名望也都大大提升。

而一向善于闻风而动的东林党人一下子又找到了突破口,纷纷上书朝廷,要求朝廷重奖史可法、商毅等人,应该加封商毅为左督都,进公爵,中都留守司,并督师江北,主持江北的军务,还有人直接上书,直指马士英入阁己近一年,然而却一事无成,应该立刻主动辞职,让位荐贤。东林党这么一闹,再加上一些真心希望朝廷启用商毅和史可法的官员和民间人士也立刻附合,因此声势也被弄得十分浩大。

马士英是何等机灵的人,那还看不出,东林党人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重奖商毅根本就是个幌子,重点是史可法身上。因为现在论虚衔,史可法还比自己高了半级,要再嘉奖他,那什么重奖他。而现在出任江北督师的正是史可法,如果商毅接任了督师的职位,史可法怎么办,那就只能回南京入阁理事了,不是还有人要自己主动辞职让位吗?史可法一入阁,不就正好可以接任首辅吗?

这点小把戏那能瞒得过马士英呢?因此马士英对东林党又轩起的这一阵呼声装作没听见。相反还以保卫南京为名下令,让黄得功驻守芜湖,让刘良佐驻守无为州,并不返回他们先前的驻地。

同时马士英又上疏南京朝廷,要求朝廷招降李自成,封李自成为顺国公,驻守湖广,接挡清军的进攻。这一个决定顿时又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李自成是害死先帝的罪魁祸首,马士英居然竟冒天下之大不违,提出招降李自成,自然立刻又遭到了东林党的一阵口诛笔伐。

但马士英丝毫也不为所动,坚持向李自成派出了使者。

第五百四十八章 招安李自成(一)

商毅接到南京的这一系列决议之后,也只能苦笑。他当然清楚,虽然这些决议表面上是马士英做出的,但在背后恐怕都有玄皇教指使的影子。

玄皇教当然不会怕史可法回京入阁,但对商毅却充满了警惕,商毅手里不仅有兵,有地盘,又极能用兵,还有很强的施政能力,由其是在商毅取得了守卫淮河防线的胜利之后,声望几乎己经达到顶峰,整个南方的有识之士几乎都视商毅为抵抗清军南侵的唯一希望了。

现在清军的进攻受挫,对南方的危胁也大大减少,因此在玄皇教眼里,商毅己经取代了清军,成为玄皇教眼中的最大的危胁。说句难听的话,如果商毅也学左良玉那样举兵,从浙江杀入南京,恐怕要不了十天时间。

因此玄皇教主也招集教内的几名长老商议决定,借这个机会,把黄得功和刘良佐这两部人马留在南京附近,一方面找机会慢慢吞并这两部人马,把他们收为自己的私军,另一方面也让商毅去和清军硬拼,好坐山观虎斗。让他们拼个两败俱伤之后,再坐收渔人之利。

不过玄皇教还是釆纳了商毅的另一个建议,招降李自成的大顺军,让李自成的大军驻守湖北,帮助南京朝廷,守住长江中游。当然玄皇教也知道,招降李自成当然是一件冒天下大不违的事情,因此也按照商毅的建议,这些事情都是以马士英的名议去做,让老马去承担这个骂名,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把马士英给牺牲掉,反正在玄皇教看来,现在马士英的作用也只是一枚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