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页

商毅想了一想,道:“现在以经储备了多少物资。”

叶瑶瑱从书架上取下一个帐本,翻开道:“主要有米二十二万石,面粉七万石、粗粮八万石、杂粮十二万石,共计是四十九万石,不过这些粮食到是可以一百万两银。另外还有铜三万二千斤,铁十二万五斤。”

因为在中国古代,米面一类的粮食都具有充当货币的功能,而现在江南的粮食价格也在上涨,一石米的价格以经超过了二两白银,因此叶瑶瑱说这些粮食可以充一百万两白银,并不是假话。但商毅一直都是把粮食当战略物资来储备,不到万不得己,是不能当货币使用。

按商毅原来的预计,现有的白银应该是足够支撑两年左右,等到两年之后,自己经营的产业以经开始正常运行,而且在自己的地盘内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税收系统,这样就有正常的收入来源。但现在才发现,自己的预计错了,主要是自己扩张得太快了,仅商家军的规模,比刚南下时,几乎扩大了一倍,再加上现在又有造船厂和兵工厂这两个吸金大户,才弄成现在资金面临短缺的局面。不过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自己一直都缺少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其实商毅一直在寻找收入来源的渠道,虽然说自己以经开办了丝绸厂,但从生产投产到有收入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就算是开始有收入,以目地丝绸厂的规模,一个月自己最多只有五六万白银的收入。

而另一个待建的产业玻璃厂尚在募备之中,到能够有收入至少也要好几个月,而且就算玻璃厂建成,规模也不会太大,因为玻璃器皿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属于中高档消费品,因此销量也不会太大,毎个月的收入也不会超过丝绸厂的一半。也就是说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每个月的进帐也不会超过十万,还是远远的收不敷出。

虽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把明年对付过去或许还问题不大,但后年怎么办,到是一个大问题。关建就在于明年一年能否建立起稳定的收入来源。尽管现在有一年的准备时间,但也不能大意,因为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这样算下来,商毅也不禁觉得十分郁闷,在自己的记忆中,好像别的穿越者都没有遇到过缺钱的问题,只要随便开一个厂,银子就像浪打的一样滚滚不绝,个个立马都有百万、千万的身家。为啥自己就没有这么好的福气,按说自己抢到的白银也不少了,为什么现在还是捉襟见肘呢?

不过抱怨归抱怨,但现实还是要来面对,至少从现在就要开始想办法了。

当然办法无非就也是开源、节法两种,从商毅心里来说,自然是倾向于开源,但这个源怎么开呢?开发赚钱的商品,自己正在做,但似乎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赚钱啊。发展海外贸易,当长途倒爷也是一个方法,可惜现在中国的海外贸易以经被郑芝龙给垄断,而自己的海军在未来两年内,估计都不具备挑战郑芝龙的实力。不过浙江沿海的商业倒是很发达,收取商业税也算是一个办法。但效果能有多大也还不好说,一来只有浙江加收商税,而其他地区没有加收,有可能会破坏浙江的商业体系,把商人都赶到其他地方去了,而且如果清军在明年如期入关,将会对江南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对商业行为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影响到商业税的收入。

那么现在只剩最后一个办法,就是收取农业税,也就是田税,这是最稳定也是最可靠的办法,当然也是商毅最不希望使用的办法,因为这会使商毅失去许多争取人心的机会,但如果最终还是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适当收取一些农业税了。

既然开源的办法不多,那么就想想结流吧,能省就省一点,这样也能维持得更久一些。

不过商毅仔细想了一想,发现手头上的项目能放弃的并不多,士兵的军饷是不能减少,工匠的工钱也不能苛扣,粮食物资储备也不能停止,兵工厂和造船厂的建设也不能停下,报纸也还是要办下去,玻璃厂和服装厂的投资还是要投,这样算下来,甚致可以说能放弃的几乎就是没有,相反还有许多待建的项目,如:军校、木工厂、冶金厂等等,似乎都是势在必行。

因此商毅也越想越头疼,叶瑶瑱见了他这个样子,也不禁有些心疼,道:“哥哥,你也不要太着急了,总会想到办法的。”顿了一顿,又道:“我到是想了一个办法,不知行不行?”

商毅道:“你有什么办法,快说来听听。”

叶瑶瑱道:“开矿啊,现在整个浙江都归你管,可以在浙江开矿,就像在山东时一样,这样就不用花钱买铜买铁了,减少一些支出,相反还可以买出一部份,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