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毅点点头,其实从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个村子很符合自己的要求,首先这个村子以经成了相当的气候,有一定的自己自足能力。而且从村子的情况看来,周世奇这个村长干得也不错,比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要好得多,因此这个村子的凝聚力也不错。同时他们家在县里还有人,在州府里也有一些关系,这样一来许多事情都好办了,一些可为可不为的事情,也都能设法通融,确实是一个起步的好地方。不过商毅也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因此要看周世奇对民团的支持力度到底能够达到一个怎样的地步,这才是最关建的地方。
因此商毅道:“周伯父,您希望村里的民团到底能够发挥怎么样的作用?”
周世奇还没有发言,周少卿有些奇怪,道:“自然是护村保民,抵御盗匪贼兵?商世兄这样问是什么意思?”他并不知道其中的详情,只觉得商毅这么年轻,跟本不是当民团教师的料,而且问得又莫名其妙,却又不明白为何父亲说他是姨夫推荐的,因此也带出一点不奈烦的语气。
周世奇却笑道:“商毅这么问了,一定是另有深义,不知道能不能说得明白一点。少桓把你当作师长相敬,老夫也不拿你当外人,因此说话也不必隐瞒什么,尽管直说吧。”
商毅点点头,道:“好,周伯父,我就直话直说了。护村保民,抵御盗匪贼兵。这话太笼统,盗匪贼兵也分为很多种,有一般的小盗匪,比如这次我们村里遇见的,但也有如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巨匪,虽然他们还没有打到山东来,但谁也不敢保证,山东就出了不这样的巨匪。而且除了贼匪之外,我们还有另一个危胁,就是关外的鞑子。”
周世奇和唐镇直盯着商毅,显然对他说的话觉得十分意外,同时也不由得更重视他起来。
第二十六章 民团教师(二)
周少卿忍不住道:“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时不是在湖广吗?从来没有到过山东啊!而且鞑子是在辽东,离我们山东还有几千里远,又有长城、京师相隔,朝廷还有十几万大军镇守边境,鞑子又怎么会到我们山东来呢?”
商毅微微笑道:“李自成和张献忠本是流寇,居无定所,今天在陕西,明天在中原,谁敢保证他们不会杀到山东来。至于鞑子,就算崇祯二年(1629年)的那一次不算,在崇祯七年(1634年),九年(1636年),十一年(1638年),鞑子以经有三次入关奔袭劫掠,那一次朝廷大军能够抵挡得住。而且最后一次,鞑子不就打到了山东吗?如果当时不是安庆的史抚台(史可法)守住了徐州,只怕鞑子都以经打到了江淮。如今以经过去了三年多的时间,如果我估计不算,在今年年底以前,鞑子必会再次入关奔袭。”
周少卿没想到商毅会对清军入关奔袭的时间和次数这么清楚,一时也不到应如何应对,周士奇却叹了一口气,自己的长子或许是块读书的料,但对世事练达却都不甚精通,前几次清军入关奔袭的时候,他都只在苦读圣贤之书,根本没去理会。论人情世故,他还不如小儿子来得明白。看来日后还需要自已多多指导,否则以后在官场上可是要吃大亏的。
不过商毅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自己到确实是有些低估了他,于是周世奇问道:“商贤侄,这鞑子入关奔袭,连朝廷大军也奈何不了他们,我们练些村兵乡勇,又能有什么用呢?”
商毅听他这么问,也松了一口气,说明周世奇重视自已的这番话了。因为商毅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中,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名农民军的大佬级人物到是都没有到过山东,但清军却是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月,开始了在正式入关之前的最后一次入关奔袭,席卷北直隶、山东地区。虽然这次入关奔袭,清军首先还是从北直隶地区开始,但估计也就是在过年前后就会到达山东地区,留给自己准备的时间不多,必须得到周世奇的全力支持才行。
因此商毅道:“不管怎样,有准备总比没有准备要好,村兵乡勇固然不能与鞑子相抗,但如果训练得当,也末必不能护村保民,就算是逃避他乡,有村兵乡勇保护,一路上也要安全一些,总比难民流亡要强得多啊!”
周世奇和唐镇互相看了一眼,心里都肯定商毅说确实不错。现在大明境内贼匪四起,遍地烽烟,李自成和张献忠以经各自拥兵数十万,声势浩大,就连剿贼的干将左良玉都不是对手了,虽然说他们现在都在中原湖广一带活动,但保不齐那一天杀进山东来。
至于清军,周世奇更是深有体会,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军打到山东的时候,他几乎都做好了在县城里殉城的准备。幸好清军只顾着去劫掠济南府,看不上他这个小县城,才侥幸逃脱。也正是那一次,周世奇才对大明朝廷不抱任何希望了,因此才索性就辞官不做。
当然他也知道商毅说这番话的意思,想要抵挡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的巨寇,或是满清铁骑,一般的训练是不行的,必须严格要求,同时装配待遇也和一般的村兵不一样。但商毅说的也有道理,就算训练的乡勇村兵抵抗不住清军,但至少在逃难的时候有一支可以保护全村人的军队力量。而他说这些话,也表明有意担任这个团练教师的职务,只是看自己支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