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都面面相觑,人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言语。上一次浪讹进忠为使出和南宋议和回来,被气出了一场大病,致今都还没能上朝来,虽说这一回有金国从中周旋,毕竟这可不是一趟好差事,而且看一看金军到了兴庆府之后的表现,也不能对它的周旋抱以多大的指望。因此大殿上一下子静了有一柱香的时间,无人敢来接这个任务。
见无人敢答言,李仁孝的脸色渐渐变得难看起来,正要发作,这时任得敬道:“陛下,若是朝中无人敢去,那么老臣不材,愿意去一趟兴州,与南宋议和。”
就在任得敬到达兴庆府三天以后,金国周旋的结果也已经出来了,从宋朝那边传来消息,表示愿意与西夏继续议和。而金国又怕双方在议和谈判中再次因为谈不陇条件而谈塴了,因此又提出,有金国的人员参与这一次议和的过程,以便从中为双方调解。这一条也被宋朝接受,于是金国派出参知政事石琚为使,赶到兴州,参与双方的议和。
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李仁孝也十分高兴,看来金国确实是在尽力周旋,那么这一次议和也大有成功的希望。于是立刻下旨,以国相任得敬为正使、又以皇弟越王李仁友为副使,一起前往兴州,与南宋议和。
为了能够促成这一次议和成功,西夏朝廷又连夜抓紧时间,讨论一下西夏目前能够接受的议和代价。因为在此其间西夏又输了一仗,也使西夏朝廷淸醒的认识到,以西夏目前的力量,是根本无法单独与南宋对抗,虽然有金国从中周旋,但如果西夏不想付出一些大的代价,恐怕也是难以议和成功。
因此这一次西夏讨论得出的议和代价虽然还不能和上一次南宋提出的要求相比,但也比上一次西夏自己开出的条件又要优越一些。这已经差不多是西夏所能接受的底线了。
虽然任得敬在出发之前,到是信誓旦旦,一定要据理力争,使西夏少受损失,但李仁孝依久是忐忑不安,西夏能不能保全,可就看这一次了,如果南宋还不是答应这些条件,那么真的就只能够和南宋决一死战了。
第七百三十章 议和成功
这一次议和的时间很快,没过十天,双方议和的结果就已经出来了。和约内容是:
第一、大宋与西夏结为友好邻邦,互相承认对方的地方,大宋至书西夏称:至书大白高国皇帝陛下;而西夏至书大宋称:至书大宋国皇帝陛下。在每年岁未,两国皇帝生辰,或是皇帝大婚,新君继位等重要时候,两国都要互相通知,并派遣使节问候。
第二、两国的国界西起多仁泉城,经济桑、零波山,东至新会州,西夏割让西宁州、湟州、廓州、卓啰和南军司、皋兰、永登等地给大宋。而大宋将西寿保泰军司、保静军司等地都退还给西夏。
第三、这一次战争是甴西夏首先挑起,因此西夏一次性支付大宋八十万两白银、两万匹良马陪偿大宋的损失,西夏将陪偿的白银、马匹全都支付到位之后,宋军从占地撤军。以后每年西夏向大宋支付白银七万两,马八千匹,其中良马、纲马各半;而大宋每年回赠给西夏茶十万斤,称为“互赠”。双方的互赠在每年新年第一个月内完成。双方互相交换俘虏的士兵和被虏掠的百姓。
笫四、大宋与西夏互相通商,商队可以互相进入双方指定的边境城市,由双方发放通商证书,进行贸易商品。并且在两国之间实行茶马互市。
和约的完本被任得敬带回兴庆府之后,李仁孝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这一次议和的条件不仅远远底于西夏朝廷原先的预计,甚至比起上一次西夏计划付出的代价还要底一些。
首先西夏不用向大宋称臣,两国的外交关系是对等的,尽管这一条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利益,但在大各义上却是至关重要的,代表着国家的面子。其次割让给南宋的土地也比原先预计的要少得多,西宁州、湟州、廓州原来就是宋朝的土地,李仁孝本也没打算再要回来,因此西夏实际损失的土地只有一个卓啰和南军司地区,比李仁孝的心理底线少了一半。另外,赔偿的白银数量也没有原来想像的那么多,虽然每年要向宋朝赠送马八千匹,但在西夏每年所产的马匹在二、三万匹,也不算什么大问题,何况宋朝毎年还要回赠给西夏十万斤荼,起码也可以抵二三千匹马了。
至于两国通商,实行茶马互市对西夏来说非但没有损失,反而是大大有利可图。因为西夏并非完全的农耕国家,而是半耕半牧,除了盛产各种牲畜和盐之外,其他各种商品都很缺乏,两国通商有利于弥补国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