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阵当锋,两翼夹攻,既为金军经常采用的战术,是不可能因某个局部的一次胜败而从根本上进行改变的。
从南宋的许多史书的记载上,在郾城战役之后,也仍可看到,金军在与宋军作战时,还照样在两翼配置精骑,亦即照样使用“拐子马阵”。例如: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五,于绍兴十一年(1141)二月十八日记宋军于柘皋镇大破金军事,说道:
兀朮率铁骑十余万,分两隅,夹道而阵。……王德麾军济渡,奋勇先登,薄其右隅,贼阵动。……金人以拐子马两翼而进,德率众鏖战,大破之。
另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九所记这次战役的文字,还可得到一些补充材料:
金人以拐子马两翼而进,德率众鏖战,(杨)沂中曰:“敌便习在弓矢,当有以去其技。”乃令万兵各持长斧,堵而前,奋锐击之,金人大败。
可见宋军这次之大破金方的拐子阵,所使用的办法,和大仪镇、顺昌城诸战役完全相同,是以长斧入阵,“上揕人胸,下斫马足”的。这既可说明,用麻扎刀砍断马足,从而使金的骑兵大受挫败,这并不是由岳飞创造发明的一种办法,而是在其前其后全都使用过的;还可说明,岳珂所说,在郾城战役之后,“拐子马由此遂废”,完全是不顾事实的无稽之谈。
而且,不只是在晚于郾城战役一年的柘皋战役中有拐子马的出现,在郾城战役二十多年之后,在宋方的记载当中,仍然说金方使用拐子马参加战斗。如《宋史》卷三六七《李显忠传》所载:
孝宗即位,隆兴元年(1163),……显忠阴结金统军萧琦为内应,请出师,自宿、亳出汴,由汴京以逼关陕。……时张浚开都督府,四月,命显忠渡江督战,乃自濠梁渡淮,至陡沟。琪背约,用拐子马来拒,与战,败之。
尽管在此以后,拐子马一词确实是极少出现了,但是,它所以极少出现,也仍然不是因为“拐子马由此遂废”,而是因为,这时宋、金军队中的将官与士兵(包括金军中的签军在内),全已换了一代人,在他们的口语和词汇当中,全已不再存在“拐子马”这个词儿,都不再以此称呼金军的两翼骑兵,从而在南宋人的文字记载当中,这一名词也随之而逐渐消失了。
南渡诸将群像1
作者按:最近在岳飞资料网看到一篇这样的文章,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宋朝南渡以后将领,其中大部分人在小说中都有提到过,一些将在后面陆续登场,有些还是小说中较为重要的角色,为了让书友对他们有所了解,因此我把这篇文章贴出来。并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我的南渡诸将群像
作者:高秀岩
南渡将帅群像1:前言
中国自宋以来,由于“重文轻武”思想的盛行,汉军战斗力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期间也偶有爆发的时候,南渡时期就属于其中之一。在这一时期,南宋军队在与金兵的多次攻守战中并不处于劣势,特别是绍兴十年金人破盟后的大战,宋军在多个方向取得全面胜利,顺昌、郾城、柘皋,金统帅兀术的精锐几乎被宋军打成筛子,史书不止一次提到“破竹之势”并非虚言。在宋军战斗力提高的同时,也集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猛将,本文的目的,就是对他们的事迹做一个科普性的介绍,以使版上的网友能够了解那个时期军界最出名的一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