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沂中:宋朝名将,受封同安郡王,杨炎的爷爷。
万显声:顶尖高手,江瑚三奇的老大。杨炎的外公。
万如菊:万显声的女儿,杨炎的母亲。
赵眘:宋朝皇帝
完颜雍:金朝皇帝
完颜长之:金朝四太子完颜宗弼之子,杨炎后来主要的对手
有关拐子马的诸问题的考释
南宋高宗赵构的绍兴十年(1140),岳飞由鄂州率军北上,抗击由金朝女真贵族兀朮统帅的南侵兵马,在郾城战役中,大破金方的精锐部队——拐子马。这一历史事件,直到今天还在普遍流传。但是,究竟拐子马是一种什么样的部队,具有何等样的装备,这却从南宋以来的史书上,就有不同的记载和不同的理解。到岳珂在他所编写《鄂王行实编年》中,对拐子马又详细地加以解释说:“兀朮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按即皮绳)凡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又号铁浮图,堵墙而进,官军不能当,所至屡胜。”此说即出,章颖在《南渡四将传》的《岳鄂王传》中加以沿用,元朝官修的《宋史·岳飞传》中也加以沿用。从此,对于拐子马的解释算是定于一尊了,然而诸多的附会错讹,却也从此铸定,踵诈袭谬,牢不可破。计其时间,已将近八百年了。我认为,再不应让这一误解继续流传下去了。因特写成此文,目的是要把拐子马的正确解释探索出来,而把历来(特别是从岳珂以来)对拐子马的种种附会和误解一律加以澄清。
一、在有关宋、金战争史料中出现教早的“铁浮图”、“拐子马”、“扢叉千户”、
“河北签军”和“左护军”诸词
(1)
“拐子马”这个名词,在北宋人所撰述的有关武备和军事的史料中就已经出现,并不是在宋、金战争发生后才出现的。在记载宋、金战争的史料中,“拐子马”这一名词的出现,是在1140年5月的顺昌战役中,也不是在记载这年7月郾城战役时才出现的。
当金朝的军事统帅兀朮于1140年率军南侵,于6月间抵达顺昌(今安徽阜阳)境内时,原先奉命去驻扎开封的南宋将官刘锜,这时恰正带兵行进到顺昌。便在顺昌城内进行防御部署。有一个名叫杨汝翼的文人,这时也跟随锜在顺昌。他亲自看到这次战役的全部过程,事后便写了一篇 《顺昌战胜破贼录》1,详记这次战役经过,其中有一段文字说:
(六月)初九日平明,四太子遂合龙虎大王及三路都统,韩将军、翟将军人马,还至城下。甲兵铁骑十有余万,阵列行布,屹若山壁。旗帜错杂,大小有差……
四太子披白袍,甲马,往来指呼,以渠自将牙(按同衙)兵三千策应,皆重铠全装。虏号铁浮图,又号扢叉千户。其精锐特甚。自用兵以来,所向无前,至是,亦为官军杀伤。先以枪揭去其兜牟,即用刀斧斫臂,至有以手捽扯者。极力斗敌。自辰至戌,贼兵大败。遽以拒木障之。少休,……去拒马木,深入斫贼,又大破之。……
方其接战时,郦琼、孔彦舟、赵提刀等皆单骑列于阵外。有河北签军告官军曰:“我辈元是左护军,本无斗志。所可杀者,止是两拐子马。”故官军力攻破之。皆四太子平日所依仗者,十损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