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页

六月中旬的贺兰山,气候相当的宜人,难怪苏筱筱会选择这里避暑。宁夏平原尽管夏天不会非常炎热,但是在六月中旬,威镇堡的气温,也应该有三十度以上了。可贺兰山里面的温度,感觉还是只有二十多度。晚上的时候,战士们甚至要背靠背的取暖,才能睡得舒服一点。那时候野外宿营,根本没有毛毯之类的说法。

除了晚上有点寒意之外,徐兴夏和虎豹骑的战士,隐藏在宿嵬口这里,倒也没有什么太痛苦的地方。除了必须啃干粮,不能生火之外,也没有太多的禁忌要求。但是,随着两天的时间很快过去,大家的神经,逐渐的绷紧起来。

拓跋苏会不会出现?如果他真的出现了,会有多少人随行?这是虎豹骑战士们最关心的问题。同时,在徐兴夏的脑海里,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拓跋苏到底是为什么而来?他的目标,真的是苏筱筱吗?如果拓跋苏被打死了,答案还有人知道吗?

“大人,拓跋苏来了。”

忽然间,张峰悄悄的到来报告。

“知道了!”

“做好战斗准备!”

徐兴夏立刻发布命令。

那时候,还没有双筒望远镜之类的装备,单筒的千里镜也没有普及到宁夏城,徐兴夏只能是伏在一块岩石的后面,从两块岩石的中间裂缝,用肉眼仔细的观察前面峡谷的动静。由于峡谷弯弯曲曲的,很多地方都被岩石挡住了,导致有的地方看得到,有的地方看不到,给观察敌人增加了不少的难度。

不久以后,拓跋苏一行人果然出现了。他们全部都是骑马的。前面有十几个的马贼作为尖兵,和大部队的距离大约有二三十丈。中间有个身材魁梧的汉子,骑着一匹同样魁梧的大白马。他的头发有点类似于棕色的,一看就不是汉人。从他行进的位置,还有身边随从的情况来看,他应该就是拓跋苏了。

第171章 “不好!有埋伏!”

仔细观察这个拓跋苏,似乎不太像是鞑靼人的某个成员。在徐兴夏的印象里,正宗的鞑靼人,几乎没有棕色头发的。如果他真的是鞑靼人,那也应该是和西亚各国混交出来的鞑靼人,带有欧洲的白种人的血统。说的更准确一点,极有可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有关。只有奥斯曼帝国在吞并了拜占庭以后,亚洲的黄色人种和欧洲的白色人种互相交配,才有棕色的头发出现。

为什么会忽然想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那么遥远呢?主要是当时的鞑靼人,和奥斯曼帝国的关系,相当的复杂。奥斯曼帝国本身就很复杂,控制区内有大量的民族。其中,就有不少西迁的鞑靼人。奥斯曼帝国和鞑靼人之间,既有争斗,又有合作。在大明帝国的西北部,出现一两个奥斯曼帝国的人,一点都不奇怪。

当时东方世界最先进的滑膛枪,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生产的鲁密铳。这是一种相当优秀的武器,射程远,威力大,以致在后世,苏丹火枪手成为某个游戏的重要兵种之一。在大明帝国逐渐走向没落的时候,正是奥斯曼帝国逐渐崛起的时期,并将在七十年之后,达到全盛时期,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地的大国。

就和当年的阿拉伯帝国一样,奥斯曼帝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也不断的向东方扩展。后世的中亚地区,好像月即别、布哈拉、呼罗珊等国家,都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更东方的叶尔羌等汗国,也同样受到奥斯曼帝国的渗透影响。南方的莫卧儿王朝(即印度),同样受到奥斯曼帝国的渗透影响。可以说,在大明帝国的西部地区,奥斯曼帝国的阴影,几乎是无处不在的。

之所以在真实的历史上,大明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并没有好像唐朝的怛罗斯战役一样,发生剧烈的碰撞。主要是原因,是大明帝国对西北部的进取心不强,对嘉峪关之外的土地,基本上没有什么占领欲望。既然没有欲望,那就随便别人折腾了。奥斯曼帝国的影响力,毕竟是从伊斯坦布尔开始发散的,到了叶尔羌汗国以后,距离已经超过五千公里,想要继续向东,也很困难了。于是,两个巨大的帝国之间,就避免了直接的军事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