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苜蓿以前宋夏两国都有,刻意种植的人很少,大多数西夏人将它们当成救急用来的野菜,或者用来放牧。自从陕西开始大肆种植,一开始还看不到什么好处。随后普及开始,宋境内各个土山坡上都是满山遍野的紫苜蓿,各部族终于得利,甚至不用放牧,牛马羊都有充足的牧草,养得肥肥壮壮。西夏也有人学习,可一直不成功。
中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
若让百姓自发种植,多半不会得功,若用官府种植,不知道会被各个官吏贪污成什么样子。但若是朝廷拨出少许钱帛,官府率领组织,强迫百姓种植,将它当成考核官员政绩的重要依据,种植起来就会很快。
再者宋朝这边是有组织地种植,种植后许多地区禁牧,牛马羊可以养,甚至鼓励多养一点,但是圈养,非是散养。苜蓿的生命力极强,就象韭菜一样,割了一茬不久又长出一茬,这才是它成为牧草之王的来历。若是散放后,苜蓿还没有长起来,就让牛羊甚至连根都啃光了,就失去种植的意义。两种方法种植,收益却几乎相差十倍以上。知道好处,可西夏是各部帐制度,官府行政约束力远不及宋朝,不能很好的执行。
宋夏开战,两国边境的百姓生活都很苦。宋朝富裕,百姓苛压不是很重,但边境百姓因为防御,要承担很高的差役与兵役,依然很苦。不过因为承担着沉重的力役,朝廷却免去了赋税,多数百姓生活比西夏百姓生活要好一点。郑朗进入中书,陆续裁去大量兵士,以及兵役差役,甚至程师孟西上,自渭秦二州开始,大肆兴修水利,鼓励百姓种植粮食,再加上这个苜蓿大肆种植后带来的养殖业,非是牧业,多数变成养殖业,两国百姓差距越来越大。
这才是许多部族向往宋朝的原因。
十天前,宋军主动翻过兜岭,象笔寨这样仅有六七十户的小寨子,西夏人不会放在眼中,宋人也不会放在眼中。但宋军主动出击,破开了各条小山道,笔老汉果断率领全寨百姓翻过兜岭。为了寻找他们梦想中的幸福,不顾大狗二牛四户人家还有孩子在撞令郎军中,赶赴到了绥州,来到宋朝。
真来到宋境,全寨百姓又有些茫然,真的就得到他们梦想中的幸福吗?
笔戎韦倦缩在帐蓬门口,四周是密密麻麻逃到宋境的百姓,不远处就是高大的平夏城,能看到不停的有兵士在城头上巡逻。
几面旌旗在呼啸的西北风拼命的鼓舞,似乎随时欲要裂破。
就在笔老汉眼中迷茫的时候,一个中年大汉带着许多兵士,打开城门,骑马向这边驰来。
到了逃亡的百姓面前,中年大汉说道:“请各寨族长出来说话。”
笔老汉走了出来。
一共有二十三寨,一万多百姓成功翻过兜岭,来到宋境。
就是这么多寨子,都赶不上轻宁族一部,轻宁族与没移氏很友好,在原来没移族的北面,两部紧邻,多有联姻,没移族叛投后,轻宁族遭到西夏排挤,有三千多帐,近两万百姓,六千多名壮丁。因为离兜岭稍有些距离,部族大,行动缓慢,让李开泰追上,多数壮士被残酷地杀害了。因此王韶这才生气的出兵赏移口。
可真相谁能知道呢?
王韶骑在马上,不住地摇头,章质夫太恶毒了,学郑公,学个鬼!不过王韶也不得不承认,章楶种种“歹毒”的主意颇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