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能解决,但广南西路呢?还有湘水流域呢?耕牛会越来越紧张。
百姓有,三路皆是人口密集所在,大半百姓沦为佃农,过着半饥不饱、衣不蔽体的生活,即便十几万户百姓迁移过来,后方还有更多的佃农,赤贫户。看到广南东路的变化后,还会动心,还会迁移。至于那些寺院与大地主家以后上哪儿找佃农,郑朗不管的。
然而从哪里弄来耕地的牲畜?
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前来开发的商人。
移民规模接近年关时,开始下降,过了年,多半该来的就来了,不来的也不会来。要么看秋后。水利使三十万顷耕地受益,但产生的新耕田勉强是二十万顷。还有开发的余地,最少还可以开发二十几万顷。后者未动,开发了没有人耕种,就没有人维修水利。水利建设好了之后,要时常维修的。除了交给移民十余万顷耕地外,一部分奖励当地百姓,分给蛮人,余下的全部交给商人。
不能卖钱,一卖钱商人会全部吓跑。
即便得到这些耕地,依然是一片荒地,自己家乡不是没有。何必跑到岭南来?郑朗也不看重这些卖地的钱,看重的是开发结果。商人用来耕种的少,多是种植业,茶树、果树、甘蔗、桑麻,还有一些作坊,店铺,车马行。不能卖地,可能征收商税。
然而官府替他们铺好道路,建设好水利,不是代表着马上能种植,开荒,伐山,翻耘耕地,再到种植载培苛护管理。也需要牲畜,这个由他们自己解决。
但还有一个问题,人。
两广变出这么多地,既来到两广,何必去做佃户。有的人将佃户带来,看到广南东路这个样子,一起开溜了。这些商人不是蛮户,不敢强行控制佃户的人身自由,怎么办?
有人就想出一个办法,从海外捕奴。
一家肯定没有这个力量,然而来了许多商人,以他们力量可以轻松地成立几十支捕奴队伍。不过两广严禁奴隶贩卖,于是找到田瑜与元绦央求。田瑜与元绦不敢答应,郑朗订的规矩不能破坏,平安监在海外胡来,大臣不管,若带回大陆,言臣必然弹劾。
还有许多事务不能解决,一股脑派人将它们一起送到高峰寨,交给郑朗裁决。
郑朗先将余下的事务一一做了判决,然后盯着这两个问题。耕牛确实没有办法解决了,有才能变出来,例如这若大的耕地,本来就是有的,只是因为没有开发,成了荒地、滩涂、丘陵、沼泽,变出来,就是耕地。但没有怎么变?
只好下了一条命令,将牛价提高到六到九缗钱收购,五万头耕牛是弄不到了,但还得弄来三四万头耕牛,耕地的牲畜才能缓解。这样的牛价会给江南带来什么样的骚动,也不管了。
然后看着第二条。
三路挤出来十几万户,问题还不大严重,但到了下半年,再向广南西路开发,还得移民,许多地方大地主会流失一半以上的佃农,到时候才叫热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