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职之事可以日后商议。”先投降一下再说,具体授什么官,此子愿不愿意担任,与我无关,接着说道:“此子前去江南还有一个原因,自唐中叶以后,江南始重。始至我朝,创国之初,国用颇省,因此不觉。可一统天下以来,人口增加,国家用度始巨,江南是国家税务主要来源之所。想治理好国家,不可不重江南也。又,此子天赋之佳,百年乃一遇也。”

赵祯点了一下头,这才不错嘛,千年一遇夸张,百年一遇确也勉强受之。

“然玉不琢不成器也,放于朝堂上年太幼,不能主持大局,虽然勘磨,而对此子来说,成长也慢,并且年幼,性格未定,陛下宠之,诸学子仰之,群臣多因其幼而护之,非大坚志不溺于此,望陛下三思。”

大家一起将此子如拱星捧月一般对待,时间长难保不生骄傲之心。

赵祯心里道,不会,但吕夷简的话不能不考虑。脸色稍稍缓解。

两位大佬发话,后面更多大臣进谏,皆说可以外放。到江南看一看好啊,也是为了你去看的,哪里是国家的钱仓与粮仓。

江南好啊,文风雅约,此子去一定会如鱼得水。否则到北方去,哪里常时间受到契丹人的危胁,或者去西北,又有党项人之害。看看民间什么情况,弓箭社啊,忠义社啊,这些乡兵(民兵)战斗力都胜过正规的禁军。此子岁数小,是文人,不能去,剽悍的民风不要将他吓着。

地方上走一走,并且是江南,再回到朝堂上,对国家了解得更多,也是对此子一种载培。

此子学问有了,但说与做是两回事,看一看赵括与马谡,理应放到地方上勘磨。离京城近,陛下对他爱护,未必是美事,只有江南在京城几千里之外,才能真正起到勘磨的作用……

有人为了公心,确实要到地方上磨练一下,江南好,是非少,但后者不能说出来。陛下太过宠爱,必有人嫉妒之,避一避,也好。更不好说出来。

有人仅是附庸两位大佬,两大佬发话,他们肯定要与之呼应。

有人正好站在这里等进士谨见,闲得蛋痛呢,于是人云亦云。

有人确实是怀了嫉妒的心理。

仅一会儿赵祯被说得头昏脑胀,道:“就依诸卿。”

依诸卿什么?他吵得头痛,暂时没反应过来。

还是蔡齐看不下去,不就是一个外放吗,有两位宰相说过,事成了定局,你们在干嘛呢?想开斗争批判大会?手持牙笏走出来道:“陛下,此事已决,还有诸卿,也勿争,别忘记今天是什么日子。”

仅一句,所有大臣自动的闭上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