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页

赵抗后来又将军队再次精编,新设一个兵种称为工兵,专门负责架桥铺路之类的脏活累活,这样战斗部队可以从杂务中解放出来,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后来随着军队规模的不断扩大,重型弩机与投石车部队等技术兵种也并入工兵编制,使得这一崭新的兵种成为了战场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说来也是凑巧,正当赵抗练兵完成,准备整军下山的时候,一支西夏军队被派来征剿金刀寨的山贼。这支军队的出动,并没有经过西夏王李仁孝,而是都统军任得敬为了增长个人威望擅自调兵。任得敬是汉人,本是北宋的官吏,北宋末年他主动投靠了西夏,后来因为献女有功而得到重用,随后在多次平叛中表现出众而不断得到提升。到了现在的西夏王李仁孝登基后,他已经是托孤的老臣了。

任得敬是一个富于野心的投机家,现在西夏主少国疑,他便动了篡位的心思。但是虽然他已经是权倾朝野,但终究是一个汉人,想要获得党项贵族的支持,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要完全依靠暴力手段夺取政权,他的实力却还差不少。所以他便动了借平定各地贼寇来练兵的心思,而且不断的胜利对提高军方的地位和他个人的威望也是很有益处的。

第六十一章 初战告捷

很明显任得敬这次出兵是临时起意,对金刀寨的认知还停留在原来的情报上,所以这次只派来了五千以步兵为主的军队。但是这些军队都是精兵,而山上的一万多大军(不含工兵在内,以后作为整体介绍时都照此处理)虽然数量上有明显优势,但一来训练的时间还是短了一点,二来兵器装备上也有较大差距,再加上他们还没有经过战火的洗礼,所以并没有轻敌的资本。

赵抗立刻集合众将领进行商议,但他提出的夜袭却不被大家认可,“大人,夜袭这是老掉牙的计策,对方不会没防备的!”赵抗则维持着他那标志性的微笑,“我这夜袭另有玄机,你们就照我的命令行事吧。”

当天夜里,近卫团加上三个步兵团共一万余人几乎悄无声息地下了山,并利用黑暗的掩护慢慢逼近了西夏军的营地。在日出前一个时辰,赵抗让孙磐带着精选的十八个死士率先冲进了敌营,果然对方早有防备,里面空无一人。但孙磐倒是一点不心慌,反倒是按照赵抗当初的命令,让手下在敌营四处点火,在火被点起来不久,密密麻麻的西夏兵便像蚁群一样,从暗处冲了出来,将孙磐等人围得严严实实。

带队的西夏将军得意地大叫道,“大胆贼寇,见到天兵还不速速投降!咦,怎么就这么几个人?”

那个将军的话刚说完,周围喊杀声大起。在黑暗之中,被火光照亮的西夏军官兵,成了再好不过的攻击目标。由于夏军被孙磐等人吸引而聚集起来,一万魔军轻易地将他们包围得密不透风。虽然夏军顽强抵抗,但魔军却占了知己知彼的便宜,而四面被围的不利局面更是令他们举步维艰,更何况在人数上魔军也有着绝对的优势,战局很快就呈现一边倒的态势。而作为魔军尖刀的是那八百多具有“夜视”称号的精锐,尤其是当夏军熄灭火把以减少目标之后,他们个个以一当十,发挥出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这次战斗是孙磐的处女战,结果他没有辜负赵抗的期望,手中的狼牙棒化成了一片可怕的死亡旋风,当者披靡,不知道有多少夏军士兵惨死在他的狼牙棒下。而战后令赵抗更加欣喜的是,孙磐率领的那十八个死士居然只死了四个人,看来孙磐也许并不像赵抗想的那样,只是个猛将而已呢。

考虑到夏军精锐,如果他们拼死作战的话,本方的损失恐怕不会太小,赵抗便虚留了不大的缺口,诱其突围。等到他们好不容易突出重围之后,却又遭到了三千骑兵的两翼夹击,本就伤亡过半的夏军步兵,又怎么可能逃得出去?结果这次来袭的西夏军全军覆没,而赵抗的军队才仅仅死了三百八十三个人而已,可以说是大获全胜。

这次战斗一共杀死西夏兵二千三百多人,俘虏了将近三千人。这些家伙开始时还一副誓死不降的样子,但当赵抗眼都不眨一下,就把伤重难治的八百多俘虏全部处死之后,他们便全都乖乖投降了。因为任得敬是汉人,所以这次的俘虏中也是汉人居多,省去了不少麻烦。

对于异族的三百多俘虏,赵抗的处理方法既简单又残忍。不会说汉语的立即处死,而会说汉语的则发给兵器,可以通过杀死他们的战友来活下去,这一过程中居然没几个人拿到兵器后反抗。赵抗看着眼前的惨象,微笑着对身边的军官们讲解道,“你们看到了吗?我给了他们一点活下去的希望,他们就不能再齐心反抗了。当初金军也是用类似的办法瓦解我们的抵抗的,你们也要多学着点啊……”说着赵抗看着东方初升不久的太阳叹了口气,便不再说话了。

战胜之后,赵抗却发现一件好笑的事情,这场战斗中表现最为勇猛的孙磐居然没有个人斩首数。原因很简单,被他狼牙棒击中的敌人,几乎全部粉身碎骨,又哪有鼻子可割啊?但赵抗也不愿出现有功不赏的情况,便安排了一个身手矫健的亲兵专门为其做记录,这一规矩后来扩展为所有营级以上军官,都会派一个记录员,而平时他们还要照料长官的生活,以减轻他们的负担,这也就是警卫员制度的由来。

但这样一来,很可能会出现虚报战功的情况,赵抗便又设立了临时记录员来进行监督。所谓的临时记录员,是赵抗在每战之前临时指定,但人选是谁,那些将军是不知情的,这样一旦他们记录的数据明显小于将军们上报的数据,便说明虚报战功了。但不管如何,战场上即使是割鼻子,也势必会浪费时间,影响本方战斗力。但若不计算斩首数,又不能做到公开公平,赵抗犯难了相当的时间。直到日后新增了“任务功勋”的概念,再规定只有上面传下命令后才允许士兵割去鼻子记功,这一问题才得到了基本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