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螭点点头,带着思索的神情,道:“陛下,臣从小在中国长大,见过的东西,不算多,也不算少,有些臣觉着好的,适合我大唐的东西,臣以为,可以适当的推广,当然,不是马上在全国推广,可以先在长安附近试行。别人用着好的东西,咱用起来不一定合适,试行之后,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找出适合大唐的方法,或许,能对大唐产生一些好处。”
卫螭在家,有时候和谢玖闲聊,说起来大唐之后的感受,除了科技的落后之外,生活习惯的某些差异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观念。不是说古人都是白痴,而是一种长时间形成的思维模式,因为眼界、对世界的认识等局限,看待事物的眼光,就不一样,思考的方式、方向、角度,也不一样。当两个时代的思维发生碰撞的时候,或许会产生出别样的火花也不一定。
不见得古代就什么东西都是落后的,着名的越王勾践剑,着名的青铜器,至今,也没有哪个学者敢说全部解读清楚了。某些神秘的工艺,不见得就比现代落后。况且,卫螭和谢玖都不是专业的科技人员,俩人实在无法在科技上帮上什么忙,隔行如隔山。
卫螭侃侃而谈,诚恳、正经、严肃,充满自信,神态柔和,很有说服人的气质。李二陛下静静听着,偶尔发出几个问题,卫螭都认真予以回答。君臣俩,一个讲,一个答,相得益彰。
“……医生,永远都是不够的。人吃五谷杂粮,总会生这样那样的病,目前,咱大唐的情况,医生,多集中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一些穷苦的山村,多是靠村民自个儿找点儿草药治病,长此以往,小病拖成大病,或是因为得不到医治而死亡,其状堪怜。有了成药,一些普通的病,常见的病,民众就可以自己根据状况,自己服药,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医生不够的问题。”
“制作成药,成本并不高,不算医生的诊金,甚至比看病还便宜,且携带方便,用于军旅也好,一般民众藏于家中也好,对大家都方便。这样一来,小病靠成药治疗了,到医生这里的,就会是一些真正需要治疗的大病,能让医生的精力更集中到需要及时救治的病人身上。”
李二陛下频频点头,显然,对卫螭的话,很赞同,道:“卫卿的想法,很务实,操作起来也可行,不过需要时间来推广。如果成药能成功制出,于我大唐子民来说,乃大功一件。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为贵,社稷次之。我大唐的强盛,与百姓脱不开关系。”
卫螭真心佩服,封建帝王中,有几个真正做到以民为本的,就是在现代,那也很少见。李世民李小二这人吧,后期咱暂且不说,前期的统治,确实是务实的,以民为本的,不说别的,只这样的想法,就值得钦佩。
第五十四章 小孩儿也难(上)
在宫中呆了两个时辰,卫螭与李二陛下谈了好久,达成一致,卫螭的“职称”还挂在司农寺,人“借调”到太医署,配合孙思邈和谢玖研究成药的问题,早朝暂时免除,全力配合。
谈完出来,卫螭准备出宫,今天,说好了谢玖去帮长乐公主检查,也不知回家了没。
“卫大人,卫大人!”
刚出了立政殿,还没出太极宫,就看见两颗小脑袋,探头探脑的往这边看。卫螭不禁笑了,走过去,也学着他们的样子,神神秘秘的,缩着脑袋,缩着脖子,蹲到一旁,低声道:“晋王,小公主,找我有什么事吗?”
那俩小脑袋,就是小正太李治,手中牵着小兕子,俩小人,一起躲转角处等着卫螭。卫螭刚一过去,小公主就扑过来,很热情的给了他一个抱抱,粉雕玉琢的小脸蛋儿上,是可爱天真的笑容。
小正太李治,看卫螭的眼神,带着孺慕,清澈见底的眼睛,很让人爱怜,小声的对卫螭道:“我和兕子听说卫大人今天进宫,特地在这里等你的!兕子很想卫大人,我也是。”
“嗯嗯!想!兕子想和卫大人玩,卫大人都不来找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