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尉无奈,这事情是能强迫的吗?要能强迫,他又何至于来求孔鲋这个干巴老头。孔鲋不愿意逼出人命,他也不能逼出人命啊。无奈之下,他只得请孔鲋尽快实施第二件事,争取能在明年一年的时间内完成这件事。孔鲋倒是爽快的应了,他对共尉说,我保证在一年内完成这件事,到时候关中哪怕一条小河沟,我都能详详细细的画给你看,只要你让陈逍遥保证我的纸张供应。
共尉应了,西楚第一家纸坊已经满负荷生产,少府宝珊正在与咸阳的富商磋商,准备让他们投资合股,同时再开三家,到时候孔鲋要的纸肯定能供应上。
但是商学院的人才不足,共尉还是觉得不行,他再次找到了少府宝珊。宝珊听了共尉的转述,似乎早有准备的微微一笑:“大王,以臣看,这件事不难。”
“哦,你有什么好办法?”共尉的眉毛扬了起来。
“儒家嘴上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实,他们的夫子也要利的,要不然,他哪养得起那么多学生?”宝珊带着三分笑意的说道:“他们只是说义利不可兼得的时候,舍利取义,如果义利不冲突,可以兼得,他们是不敢落于人后的。”
共尉见宝珊说得有趣,差点笑出声来。
“他们读书,是为了做官,做官,是为了俸禄,说白了,就是又要面子又要钱,看不起做具体事务的人,君子不器,也就是这个意思。问题是,如果他们读书做不了官,不读书却能做官呢?”
“读书做不了官,不读书却能做官?”共尉有些不明白了。
“他们做的是学问,有学问当然可以做官,但是,不是每个官都需要饱读诗书的。”宝珊指了指自己的鼻子:“臣就不好诗书,只会做生意,而且生意做得好象还马虎。”
共尉笑了笑,脑子里却是豁然开朗,他一直在想着怎么打破儒墨的垄断地位。墨家还好一点,他把那些以武犯禁的侠墨大部分招入军中,把那些以技巧见长的工墨招入工学院,已经缓解了其中的不少问题,可是儒家的事情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儒家的士子如果不说帮人办婚丧喜事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屁事,他们好象除了读书就只会做官,如果把他们全部纳入官僚体系,那么可以想象,用不了多久,朝堂之上就会被儒家弟子占据。
这不是共尉希望看到的,他要从根本上抑制儒家的规模,在他看来,儒家可以存在下去,但是一定不能一家独大。他一直没有找到最好的办法,现在宝珊一句话提醒了他,儒家弟子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如果做不官,恐怕坚持立场的就不多了,换个角度说,如果不需要读那么多书也可以做官,那么很多人也不会情愿去读那些书,毕竟以读书为乐的人是少数。
“我明白了。”共尉露出一丝笑意,缓缓的点点头。
经过几天的准备之后,共尉出台了一个看似并不起眼的政令。他要求各级官府对所属的各职务具体要求写出明确的文本格式,不仅留存备档,以备选官,更把这些要求公布于众,特别是贴到了西楚太学的公告栏上,美名其曰,请西楚太学的人才们帮着提提意见。这种事他其实并不陌生,前世的各种管理体系中,就有岗位说明书一项,对管理体系中的任一个职务都提出具体的要求,其中还分出必要的和非必要的。秦朝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是没有形成公文,只是由各级官员自已掌握。现在统一了格式,并且明确了要求,只是更明确化而已。
但是这个看起来只是对现有政策加以明确化的举措,在西楚太学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苦读的士子发现,原来当官根本不需要读那么多的经典,说得难听点,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特殊岗们,《诗》《书》《礼》《易》《乐》《春秋》,一个也用不上,绝大部分的岗位要求只是认字而已。
与此同时,共尉推出了另外一个让商人们惊喜不已的决定,消除商人的贱民身份,取消七科谪中四项与商人有关的规定,商人做为四民之一,从此可以平等的享受选官的权利。这个消息一出,咸阳沸腾了,孔老夫子的血压也高了,他再也顾不得史书不成,不出太学半步的誓言,坐着马车赶到了咸阳宫,一见到共尉,他就拜倒在地,放声大哭:“大王,这是亡国之政啊,请大王无论如何都要收回成命。”
共尉对他的到来早有准备,当下不急不燥,亲自上前扶他起来,笑容满面的问道:“夫子,何以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