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生产五千斤的黑色火药,一年就是接近两百万斤,应该可以暂时满足战斗需要了。当然,黑色火药这样的战备物资,是多多益善。只要有条件,就要拼命的囤积,以备不测之需。
和米尼弹配套使用的,当然是纸壳装的火药。在战斗中,战士们只要咬破纸壳,将火药倾倒在火药池里面即可。纸壳火药的装量是固定的,有利于士兵掌控用量,不会发生炸膛意外。因此,纸壳火药的生产,也是重中之重。
一个熟练的工人,每天同样可以生产三千枚以上的纸壳火药。只要一百个熟练的工人,基本上就能够满足军队作战的需要了。现在需要改进的,乃是后勤配送制度。要根据前线军队的需要,及时的配送弹药。
纸壳火药的包装,是一箱一箱的,每一箱是一千发,刚好对应一箱的米尼弹。一箱的米尼弹,同样是一千枚。纸壳火药包装好了以后,会被送到匠作坊,然后和米尼弹配套。三箱米尼弹,三箱纸壳火药,被一个更大的箱子装在一起,然后一起送往前线。
根据前线的使用经验,一个这样的大箱子,刚好满足一个小队战士的基本需要。虎贲军陆军一个小队大约是六十人,每人携带一个基数(50发)的弹药,刚好就是三千枚的米尼弹和三千发的纸壳火药。因此,这样的一个大箱子,又被称之为一个小队基数。
一般来说,每个小队都会有最多四个大箱子的弹药储备,也就是四个弹药基数,但是绝对不会超过五个。除非是有大型的战事,要持续不断的作战。事实上,每个战士携带四个基数的弹药,已经可以坚持很长时间的战斗了。部队储备太多的弹药,只会引起某些不必要的后患。
黄县大战,虎贲军消耗的黑色火药是很多的,主要是被大炮和炸药包、地雷给消耗掉了。战士们使用的米尼弹反而不多。好像刘芒,本身绝对是快枪手,一分钟能够射击六次的家伙。但是,在黄县大战之前,他携带的四个基数弹药,在战斗结束以后,还有足足一百发。换言之,还能支撑另外一个黄县大战。
从弹药的配送来看,已经有点后世军队的样子了。唯一可惜的就是,子弹和发射药,还是分离的。这极大的耽误发射的速度。在发射效率上,前膛枪要比后膛枪落后太多。遗憾的是,雷汞的研究,始终没有什么进展,恐怕在未来的三五年之内,是不可能出现后膛枪了。
不过,威力巨大的米尼枪,加上严格的训练,奖惩分明的制度,只要是指挥官不十分愚蠢,应该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决定战争的关键因素,始终还是人啊。明军的武器装备,其实要比鞑子先进得多,却屡战屡败,个中原因,实在是朝廷太腐败,军队太腐败了。
有些明军投降了鞑子以后,战斗力反而大增,就是因为鞑子的军功奖励,相对公平,有效的刺激了部队的战斗力。这对于明朝廷来说,简直是天大的讽刺。事实上,明朝最后还是失败在自己的手里。
明军最大的问题,就是有才华的人,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好像天津水师的黄世军,好像关宁铁骑的李昭辉,他们都是相当有能力的人。然而,他们在明军的队伍里,却显得格格不入。因为,他们不愿意同流合污,被排斥了。有德有才的人被排斥,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这是明国最大的悲哀。
从火药厂出来以后,张准就到了旁边的火炮厂。
当初,在布置军工生产的时候,张准就有意识的在城东门外面的偏僻空地,在靠近崂山山脚的附近,圈了很大一个地方,将匠作坊、火药厂、火炮厂都安设在这里。这样统一的架构,有利于军械司的协调,有利于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沟通,同时有利于保密。
在这片地区,闲人是禁止进入的。在外面很远的地方,就设置了大块的警示牌,还有游动哨站岗。以后新增的一些军事设施,也被安排在这里。久而久之,这里就变成了大家都知道的军事禁区,一般人是不会轻易靠近这里的,以免发生意外。
“嗵!”
张准刚刚进入火药厂,就听到了一声巨大的炮响。
响声非常的震撼,好像是打雷一样。如果猜测没错的话,应该是红夷大炮的炮响。一般的飞龙炮,是没有这么震撼的声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