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州主港的核心码头上,甲卒林立,将围观的人群挡在外围。
靖海水师副指挥使兼领新编特混镇师制军的杨释,将亲自率第一新编舰队打第一仗。此时他身穿戎,手按指挥刀,率领参谋将官团,站在码头前,等候舰队入港。
林缚及宋浮、高宗庭、孙敬堂等人,则坐在稍后的高台,看着整个舰队入港,对第一新编特混舰队进行离港开赴战场最后的检阅。
舰队的入港有序而缓慢,需要大家有耐心等候。
林缚有些不耐烦,侧身看向站得稍后的连岛弩场督事官石凤台,问道:“燕虏用吴曼成制喷焰弩,才破二十步外皮甲,军械监初制伏火弩时,也能破二十步外甲具?”
北燕试制伏火弩的详细消息,也于稍早一些时间从燕京的内线快速传到海州来,成为海州这两天来的新鲜话题。
“宋学士率我等初造铜弩,也只能射杀二三十步之敌。”石凤台说道:“吴曼成早年与范文澜、陈复并称辽东三少,能从只言片语之间知晓伏火弩之秘,以三月之功试成伏火弩,确实是名不虚传……”
高宗庭、吴齐、葛存信等人在知道北燕试制喷焰弩的消息之后,倒不甚紧张。射程二三十步的喷焰弩与散弹射程四百米到六百米,实心弹射程一千米到三千米的伏火弩,这之间要跨越的鸿沟太大了……
军械监在七年前最早试制的伏火弩原型,射杀距就达到三十步。射杀距仅有三十步的伏火弩,除了在守城垒时能发挥出一些作用外,在正面交锋的战场上,还远远不能取代一百步射杀的步弓及臂张弩,一百五十步射杀的蹶张弩,二百五十步到四百步的床弩的地位。可以说,前朝宫中所传的喷焰戏差不多就将伏火弩的原理说透,伏火弩的原型也早在七八年前就试制成功。
但是,就是在伏火弩试制成功之后,军监械这些年来上面投入的资源,也不下于打一场荆襄会战,无非就是开发威力更强的火药,制造能承受更强爆炸压力的膛管,不断提高膛管跟弹丸的加工精度,开发配套的瞄准及野战行军技术——这一系列技术的发展,都赖于淮东技术体系的整体发展,这是用数万人,十数年时间堆积出来的,怎么可能叫燕虏短短三五个月时间里超越过去?
淮东军甚至在前期高强度,高密度的演射中,初步发展出伏火弩水陆军战术,并培训出第一批炮兵指挥官及合格炮手来。
望镜提前装备到旅营,可以说是为列装伏火弩做准备,仅发火装置在短短六七年里,就更新了三代技术,从早期的火棒,火门,火绳,一直到此时使用燧石击火的装备,才算是勉强人意。
甚至在优先发展单人型伏火弩(火枪)及重型伏火弩(火炮)上,淮东军内部也曾有分歧,最终还是林缚大手一挥,确定优先发展火炮。
四斤伏火弩,膛身仅重四百斤,装备上牵引车,用骡马拖拽,能很好的随步旅进入地形复杂的战场。四斤伏火弩,一次能发射六十枚铅丸,形成的弹幕能对三百米外的人马造成有效杀伤,至少在资源有限的早期,发展火炮更能显著的提高淮东军的战力。
如今军械监炮厂,每月最多能铸八十门轻重型火炮,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加上早期生产的火炮,淮东水师及陆军列装的轻重型火炮,已经有一千二百余门,其中两支新编特混舰队,各列装轻重型火炮四百八十门。
相比较之下,登海镇师才装备三个战弩营,轻重火炮不足二百门,已经算是火力小的,而凤离,淮阳两军七个镇师,眼下总共才装备二百门火炮,还只要主要依赖传统的战械进行作战。
这时听得燕虏成功的试制出能射杀二十步人马的喷焰弩,高宗庭等人怎么可能会有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