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缚决定在淮东军司步军司增设津卫特别行营及津海营两部。
津卫特别行营以杨一航为指挥使,以陈恩泽为指挥参军,以原津海军两营残营为基础,从淮东调一营辎兵,一营水军补入,水步混编,驻守津卫等岛,负责扰袭燕冀沿海,牵制燕胡兵力,并引导难民从海路逃出燕冀南下,负责占领登州与金州之间渤海口的北隍城岛,修筑岛寨以为军事基地……
津海营以马一功为指挥使,耿泉山为副指挥使,以原津海军十二营残部为基础,从工辎营调辎兵补入,增编至十五营九千卒,驻守崇州,进行休整、编训,各级武官也会分批次选入战训学堂培训,以便彻底地融入淮东。
亡卒择海岛竖碑埋葬,六千余伤卒也都分散撤到鹤城、山阳、崇城等地的军医营集中救治。除少数重残兵卒外,大部分伤卒都能休养好,将为淮东提供一批合格的老卒及基层武官。
从津海守城战爆发到最终撤守,战事前后持续了约半年时间。在半年时间里,意志没有给摧垮的老卒,都是难得珍贵的财富。
陈定邦调入军情司任指挥参军。
接下来就是伤亡抚恤及军功奖赏。
淮东承认津海军坚守津海半年之久,是为淮东做出的艰辛而卓绝的贡献。津海战事期间,津海军将卒的伤亡与军功,一律比照淮东军司的标准进行。
淮东一次拿出二十万亩的官田,进行抚恤与奖功,保证战亡、重残及获得军功的将卒家属到淮东后都能直接获得十五亩左右的水旱田以及一定的银钱及米粮补助,而非作为流户进行安置。
数年来流民持续涌入,使得江淮未受战事累及的地区粮价、田价持续高涨,二十万亩良田在江宁城郊少说要值三百万两银,即使在粮价相对稳定的崇州,少说也要值两百多万两银。
江宁倒是肯定了津海军在北地的战功,遣使臣来崇州宣旨赏拨,还送来两万两奖功银,以示皇恩浩大。
朝廷军队,战力越打越差,倒不是说之前的燕京,现在的江宁凑不出基本的钱饷。关键原因是战后对伤残及战亡将卒基本上采取抛弃的态度,财政上根本就承受不起伤残及战亡将卒的抚恤费用。
在当世,从普通小民到士绅豪族,最深刻,最渴望的诉求就是土地。林缚在淮东所推行的新政,说有多复杂也没有多复杂,清算田亩,保证以佃农为主的中小佃农利益,开垦荒地,清缴官田,募流户耕种以为军户,获军功或伤亡即奖田亩,将卒自然争勇奋战,舍生忘死。
一支军队在承受过半数的伤亡之后,即使不崩溃,也罕有在短时间里恢复战力的。津海军最终还不得不弃城撤出,对士气的挫伤更是严重,不是简单的整编能恢复战力。但在抚恤及叙过军功之后,津海营就基本扫除受挫不振的颓丧,恢复士气。那些伤卒在治愈之后可以选择就地入籍安置,更大多数人都要求重新编入淮东军为将卒。
当然,就淮东支付的代价,就是在虞东宫庄撤庄置县之后,征为官有的二十多万亩良田,差不多一次性就全部分配下去。
一边是士气低落伤残掺半,总数不过一万三四千人的津海军,一边是价值两三百万两银的二十万亩良田。也许大多数人是两者都想得到,一个都不想舍弃掉,会想津海军之前又不隶属于淮东军序列,没有必要拿出这么多良田进行抚恤与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