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风吹过老人的脸庞时,老人才从躺椅上坐起,已经在座椅上坐了一下午的老人,没有半点轻松,反而更加凝重。
甚至于如果不去看老人身上的衣物和他周遭的环境,只看他的疲惫状态,会认为他是一个在地里刚刚耕作完的老农。老人面色和蔼,但是也掩饰不了老人上的上位者气息,因为老人是大临原大理寺卿孙安年,当然他还有另一个不为人知晓的身份,上任靖天司司正。
孙安年是大临历史上唯一一位自动辞去靖天司司正的,历史上的司正就只有自然死去、新帝继位后换职和被皇帝罢免这三种情况。
虽然是第一位自动辞职的司正,但是文成皇帝其实没有对他产生过任何的不满,甚至在他辞去靖天司司正的职务后,还想提拔他成为刑部尚书,但是被他拒绝了,甚至于若不是文成皇帝的挽留,他甚至可能同时辞去大理寺卿。
可即便如此,当平帝即位的时候,他还是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大理寺卿,那时已经近七十的孙安年喝醉了,那是他平生第一次喝醉,当时两鬓花白的老人喃喃地说着别人听不清楚的醉话,没有人听清老人说的内容,但是所有孙家小辈都记得,当年自己的父亲甚至祖父,都跪在这位那时流泪不止又言语不止的老人面前的情形。
那本是悼怀先帝的时刻,老人不仅辞官不说,还做出在先帝灵前忍泪不出而在自己家中痛哭的事情,那时有很多官员都奏过这位大理寺卿是在咒怨新帝,甚至连孙家中的有些小辈都开始思考自己的老祖宗是因为与新帝不和,又怀念先帝的原因,他们没有人敢说咒怨之事,咒怨的事,不比欺君之罪轻上多少。
老人才从躺椅上坐起,在一旁有些昏昏欲睡的长孙孙兴括,连忙上前搀扶住老人,说道:“祖父,您什么时候醒的。”
老人和蔼地说道:“我也是刚醒,看见你还睡着,就想着自己起来先活动一下。没想到你还是醒了啊。”
孙兴括问道:“祖父怎还想起起来走走了,我记得您说过自己不太想走路的。”
孙安年笑了笑,说:“我都这把老骨头了,不想动一下那是自然的。其实我还是想着出去走走的,可你父亲走了,我每次只要走出这个院子,就总忍不住想他。”
孙兴括不再说话,他记得父亲还在时,祖父其实还是喜欢和他一起出去的,只是后来父亲故去后,祖父别说离开家门,就连自己的院子都不愿意出了。
孙兴括不明白老人为什么突然之间就提起这些事,只是他的脑海里升起了不好的念头,但是只是出现了一瞬间,他就强迫自己放弃这个可怕的念头,他说道;“父亲以前和您一起出去的时候,每次都很开心呢。虽然回来的时候会很疲惫,但是他还是喜欢给您洗脚。我们兄弟几个当时想着,等过些年父亲年纪大了,就由我们为您和父亲一起洗脚。只是我们没想到父亲”
孙兴括没有说下去,再往下说下去,就不是回忆了,而是勾人眼泪了。
孙安年停下脚步,似乎陷入了一种沉思之中,孙兴括扶着老人,一个老人和一个对比起来像孩子一样的中间人就静静地站在院子里,即使天色渐晚,晚风愈寒。
远处的孙兴括的母亲孙纪氏,看着眼前的爷孙二人,不由得想起这样一件往事,那时还是三十年前,那时的孙安年还没有现在这么老,孙兴括还是个孩子,那时腿受伤的孙兴括被自己的祖父搀扶出了房间,只不过那时,还有一个人站在自己的身边,只是物是人非,草木更凉,时间匆匆,当年的少年已变成中年人,而老人也变得更老。而当时的两人并肩,也变成了一人独立晚风萧索中。
妇人叹了一口气,便转身回去了。
而站在那里的老人,则是渐渐从回忆里醒转出来,他知道自己该和他们说一些事了,虽然他知道这其实不是很合靖天司的规矩,但是他向来不守靖天司的规矩的。
毕竟他是靖天司唯一一个自己撂挑子不干的司正,而且他虽然和气,但是不代表他办事就会中规中矩。
更何况他表面上的平和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他虽然对大临内部和蔼,对南方诸国也很少有争端,但他绝对是对草原和胡羯下手最为狠辣的。
虽然有人说镇岳城之战是王昀霁王阳肃的舍身取义,亦或者是文成帝的文韬武略,还有就是高泓安和大临新任靖天司司正的手笔。
但是鲜少有人知晓,所有的计划都是从他当任靖天司司正的时候开始的,大临的西北边患自大临建国以来就有,只不过因为当时草原和胡羯国的生存条件还好,所以他们对大临的侵犯还是较少的,后来随着草原等地的人口增多,草原和胡羯国才开始对大临动起手来。
胡羯国其实只是大临西北诸国之一,只是其他国家被胡羯国阻隔,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来到大临,所以大临才会出现只出现胡羯国侵犯,现在西北其实是比较安全的。
拓拔捷辙确实是位雄主,只不过他的几个儿子没有继承他的一点文韬武略,而西域流传的土话更能够显现出他儿子的不堪,雄鹰竟然也会养出土鸡。
最后导致了现在的胡羯国出现了内乱,不仅在外部无法对大临造成威胁。还要小心内部的危机,甚至于连西域的其他国家也开始对胡羯国虎视眈眈起来。
大临也借此收复了曾经被胡羯国侵占的部分领土。
而导致这些事情的发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虽然孙安年实施的一个计划。
这个计划也是那些年中靖天司实施的最主要的计划。
那个计划虽然不为外国所熟知,甚至于临大临朝堂内部的主要官员也无法得知,但是这个计划的重要性。
已经不亚于沈军对南唐的谍子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