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鲁肃心里清楚,所谓为百姓争利,说到底还是为自己争利。
潘凤争的是权,因为得不到世家士人的支持,他因此不得不选择可以与世家对立的底层百姓,作为自己所代表的群体。
也因为得不到世家士人的支持,他因此要将世家士人推翻铲除,扶持自己培养之人。
在上层百姓和底层百姓之间,必须要选择一个。
如果选择了上层百姓,也就是士人豪族阶层,就要优先考虑士人豪族的利益,只有他们的利益得到满足之后,才能往下考虑到底层百姓的利益。
如果选择了底层百姓,就要从上层百姓嘴里争利,也必须要与上层百姓发生冲突,进行战争。
这些上层百姓的力量非常巨大,他们也非常团结,各家各姓之间都有着婚姻或是师生或是君臣主客的关系,早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
往往是动一家而天下惊。
鲁肃理解潘凤。
陈氏背叛下邳被夺就已经说明了问题,潘凤得不到那些世家士人的支持。
因为潘凤的出身,更因为潘凤想要为层百姓争利。
潘凤的出身,只是让他们看不起,还不到要与他为敌的地步。
但潘凤为底层百姓争利,就要从那些世家豪族嘴里抢食,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也就怪不得陈氏与州府诸吏会背叛了。
当然,身为上层百姓,而要为底层百姓争利的人也有。
鲁肃认为自己算一个,郑威或许也能算一个。
而鲁肃心里同样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自己想要争的,是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也可以说是争名,想要在青史上留下一个威名或是贤名。
作为一个富家子,他对财富没什么概念,觉得那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自己去追求。
自己所要追求的,是其他更重要,更难以得到的东西。
如果走察举之道,他觉得自己很难。
被举为孝廉者,一般都是祖上有人为官的世家之人,就连比他们家还要有钱的麋家之人,也没有被举为孝廉。
麋竺虽然被陶谦辟为别驾,但别驾只是临时性的,一任刺史一任别驾,能够从别驾任上迁为太守的,一般都是已经被举为孝廉之人。
前任别驾赵昱,之前早就已经被举为孝廉,并且当上莒县县长,后来又被陶谦举为茂才,迁为广陵太守。
前任治中王朗同样也早已被举了孝廉。
所以,正经官途都是从举孝廉开始。
鲁肃知道自己正途走不通,只能去走斜道。
历史上刘晔劝他去投郑宝,他都准备要去,可见他对此的追求。
现在只是需要焚家散田而已,只要跟着潘凤这个得天助之人继续走下去,那些东西以后同样都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