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那咋办,谁让你喝多答应齐兄弟了。【求月票,求打赏】

随着天色渐亮,齐衡便叫人将昨天酒宴当中议定的事情。以文书的形式下发到了徐达汤和等人的手中。

昨天教给他们的那些军规经济是专门针对于手下那些士兵的。而今天给他们送过去的,只是针对于军队当中军官们权力的变动。

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义军无论军官还是士兵,在离开军营后他们便是一名普通的百姓,与普通的百姓没有任何的区别。

没有任何管辖和执政的权利。

不仅如此,这条律令也同样包括了像徐达汤和常遇春这样的正将军。

此时的军营当中。

徐达汤和等三人聚拢在一起。

瞧着齐衡命人送过来的文书内容,一个个愁眉苦脸。

“得,这下好了,咱以后走出军营就是个普通人了,有人想要欺负咱,手都不能还了。”

徐达发愁的说道。

可一旁的汤和却立马说道:“这能怨谁,还不是都怨你。喝点酒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什么都答应,现在好了,答应都答应了,你能不按照这上面的做吗?”

徐达当即反驳道:“汤和,这话你可得给咱说清楚,那在喝酒的时候,你比咱答应的也不慢呀。不是你自己说,只要是齐兄弟要做的事情咱都全力支持吗?你自己说,这话是不是你说的?”

听到这话的汤和也是语气一滞。

倒是一旁的常遇春,压根也不在乎这些,瞧了瞧他们两个,说道:“你俩别说了,你们昨晚一个比一个答应的快,还好意思说人家呢。”

“行了,你们俩继续吵吧,咱去将这些文书传给收下了。”

说完,从始至终压根也不在意这些东西的常遇春,第一个起身朝着屋外走去。

而汤和瞧着徐达看自己的眼神,也马上说道:“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还不赶紧去把这些东西传达给手下。别一会手底下那些人弟兄们又犯了事,到时候被齐兄弟抓住后,咱脸上可没光。”

说完一边朝着外走,一边还小声的嘟囔道:“跟你这个倒霉催的在一起,一天就没个好事儿。”

徐达闻言,两眼一瞪!

“汤和!你说什么呢?你给他说清楚,你别走!”

伴随着齐衡对军队整肃的条例以及军规军纪,从这三位将军的口中传达至手下的那些军队内。

整个金陵城当中的情况都变了个样。

往常在金陵城中四处晃荡的那一些散兵游勇们,彻底的从街头巷尾消失了。

除了一只只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巡逻队,在城中的主要干道上进行巡逻任务外。

再也看不到一些欺压百姓,欺压财主们的将勇了。

这样的变化虽然对于整个金陵城来说,好像只是在悄然之间发生,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但那些细心的百姓们却清楚的发现了如今的不同。

尤其是那些在街道两侧摆摊卖菜的小商小贩,平日里最害怕的就是遇到这些在街头闲逛的散兵游勇们。

尤其是那些大白天就喝的烂醉如泥的义军士兵,一个弄不好惹了他们生气,就可能在大街上被狠狠揍一顿,甚至丢了性命。

所以平日里在做生意的时候就经常四处的观察着这些士兵的动向。

可今日自从他们摆摊出来后,就再也没有发现过这样的事情发生,联想到之前在金陵城头上朱元璋斩杀义军将领的事情。

心里不由得赞叹,如今金陵城的义军,果然是有了大的变化。

尽管如今义军军队内部还有很多的毛病,但最起码义军的毛病,不会出现在军营之外。

不会祸害到老百姓,因为在齐衡的条例军规当中言明,凡是走出军营的士兵,必解除铠甲装备,归还武器。

以便衣行走在城内。

除了负责巡逻的城防兵外,一旦被发现,有任何人穿戴铠甲,手持武器在城中为非作歹,严惩不贷。

不仅如此,为了彻底的杜绝军队的权力影响到城中的政务。

甚至连金陵城中城防营的指挥权限也被从军队当中剥离,交到了金陵城府衙的手中。

也就是如今李善长这位金陵府平章政事的手中。

不过,齐衡又怎么会好心的给他李善长增加一些权限呢?

军队整顿军务的事情是迫在眉睫的,同时也是如今这些乱象的根本。唯有解决了军队对城中百姓的影响后,官府衙门的效果才能正式的发挥。

否则有军队在中间搅和官府的那些政令政策,只能是一纸空文。

当初朱元璋教给他齐衡一共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整顿军队的军规军纪。

而第二件事就是整顿吏治。

也就是说,如今的李善长虽然是金陵府衙的平章政事,统领着整个金陵府境内的所有政务。

但依旧归属齐衡的管辖。

所以金陵城内城防营的指挥权限看似落在了李善长的手中,实则是被齐衡牢牢的把控着。

各朝各代的官员之中都流传了一句话,那就是京官难做。

就好像此刻的李善长一样,看似整个金陵城的大小权力都掌握在他这位金陵城平章政事的手中。

可在他的头上却有着齐衡这位虎威大将军,以及朱元璋作为虎威大元帅。

他们两人就和李善长生活在一起,同处于这金陵城中,这很多事情还真不是他能说了算的。

况且在解决完金陵城内部整肃军纪的事情后。

紧接着便是吏治了。

虽然说军队内部还有很多的问题可以继续深挖和解决,但这些并不是齐衡份内的事情。

也没有必要将手伸的太长了。

否则不但不讨好,还可能惹人嫌和记恨。

大帅府。

就当齐衡带的人在整个金陵城内巡视时。

李善长和刘伯温皆来到了朱元璋府中的后花园内。

相比于刘伯温而言,朱元璋对李善长已经非常熟悉,便随意的招呼他坐下后,便将整个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刘伯温的身上。

如今义军内部的谋士实在是少,而他朱元璋身边也就唯独的李善长和刘伯温二人。

李善长这个人的本事,朱元璋是清楚的。

理政方面是个能手,也帮了他很多的忙。

但就是这样的一位贤才,却在科举当中名落孙山。

而自己面前的这位刘伯温,那可是位货真价实的进士。

所以在对待这刘伯温时,便异常的亲切恭敬。

在那刘伯温刚刚落座后,便主动的说道:“如今先委屈先生与咱住在这府内,本来那礼贤馆就是为先生这样的大才所修建,可咱为军涛所建造的大将军府还没有落成,如今便暂时住在了那里。等那大将军府修建好后,咱再请先生移居到那礼贤馆内。”

“咱这大帅府简陋,咱粗人一个,住着正合适,就是委屈先生这样的读书人了。”

听着朱元璋如此客气的话,刘伯温急忙摆摆手,恭敬的说道:“大帅实在是太客气了,如今伯温能得一屋舍遮风避雨便已经是万幸了,又怎敢奢求那么多。”

“况且大将军之才远超伯温,那礼贤馆由大将军居住才正合适。”

听到这话的朱元璋随即一笑,而笑过之后,便亲自为刘伯温斟茶倒水说道:“其实这次咱将先生请过来,是有事想要请教。其实在咱第一天见到先生时,就很想要请教先生,这取天下之道,可却因为各种琐事而没有顾得上。今日,这个时间正好,倒是要好好听先生赐教了。”

朱元璋问这话一是因为他确实也很想听听别人如何说这取天下之道。

二是也想借此机会考较考较这刘伯温到底有多大的才能。

往日光是从别人的口中听了,自己却还没有亲眼见识过。就是当日在灵堂当中与刘伯温之间的交流,也不过就是一些交心的话而已。

这刘伯温到底有什么真才实学,到如今他还一点不清楚呢。

对于朱元璋这话中的意思,刘伯温也是聪明人,只一瞬间便听明白了。

但嘴上还是客气的说道:“不敢不敢。”

这时,一直都有些插不上话的李善长突然开口说道:“伯温兄啊,你就不要客气了,跟大帅说话越直率越好啊。”

李善长这突然的插话,让刘伯温瞬间看出了他的心思。

显然。

如今身为金陵府平章政事的李善长,还是有些自持身份的。

可如今,在看到朱元璋对刘伯温如此的客气重视,却显得他有些没有存在感了。

所以这才开口。

刘伯温心中一想,却突然说道:“对了,大帅,我曾经在各地发往浙江府的廷纪当中看到过你们的九字方略。”

“在下想问,这九字方略是何人所提啊?”

朱元璋虽然在李善长和刘伯温说话时一直埋头喝着茶,可对于这二人的心思,却一清二楚。

缓缓往杯中倒了一盏茶,随后奉给了一旁的李善长。

笑着恭维道:“这方略啊,就是我们的李善长,李先生所提。”

闻言,刘伯温当即起身说道:“高明,高明啊!”

“李先生实在了不起。”

可李善长却拱手道:“这都是朱升的高见,我只是借鉴。”

但刘伯温却一摆手,说道:“可正是这九字方略,决定了大帅所率领的义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前进一步则稳固一步,步步为营,越战越强。”

“而元廷兵部对此是既愤慨,又恼怒。却无计可施。”

“大帅,如果说这取天下的方略,在下仍然以为这是最佳方略,舍无其它。李先生这九个字,居功至伟啊。”

听着这刘伯温在自己的面前捧这李善长,朱元璋心知肚明,去还是十分配合他们文人这种交谈的方式,时不时便点头称赞。

面对刘伯温的夸赞,李善长也是笑着对身边的朱元璋说道:“这全是上位之功,如无上位,善长这九个字,徒为画饼而已呀。”

李善长说完,三人皆是一阵轻笑。

朱元璋转身示意刘伯温坐下说话后,那刘伯温却继续说道:“画饼者,心中有饼,没有这九字方略,何来这宏伟气向啊。”

刘伯温对李善长的吹捧,可谓赞叹到了极致。

显然,如今的他虽然在表面上拜入了齐衡的阵营当中。

可实质,却是朱元璋的麾下。

而这李善长,也是朱元璋的心腹。

所以,刘伯温并不想与李善长交恶,哪怕从双方阵营来看,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对此,坐在圆桌中间位置的朱元璋也是心中看的明白。

这时,对面的李善长便很快的岔开了话题,说道:“可是,现在好多部将们都劝上位赶紧称王。因为义军属地已纵横千里,百姓数百万,兵马近十五万。”

“并建金陵未首府应天,上位统率如此强大的力量,相形之下,大元帅的尊号已经不够了。”

听这话的朱元璋,也是清楚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便将目光看向了身边的刘伯温,想要看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